每日播报!让市场主体“强起来” 成都发布“实体经济十条”
川观新闻记者 蒋君芳
近日,成都市印发《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成都实体经济十条”),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做优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十条政策措施。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前期成都先后出台了助企健康发展30条、稳增长40条、纾困10条等政策措施,解决的是特殊时期市场主体“活下来”的问题,“这一次的‘实体经济十条’的目的,是要支持市场主体‘强起来’。”
(资料图片)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所在。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产业链是重要抓手。
目前,成都已确定创新药、新能源汽车、文创旅游等26条重点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由两名市领导担任“链长”,互为AB角,并成立相应专班提供服务保障。
此次出台的“成都实体经济十条”提出,将通过“链长”月调度、“一事一议”等方式,支持打造一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高能级“链主”,支持“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同时,成都决定每年评定对重点产业链 “四链”融合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标杆 “链主”企业,由市政府通报表扬。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另一条途径,是集群式发展。
“我们将支持推动‘链主+配套’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和集群创新能力。”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阐释道,“链主”企业新引进无资产关联关系的配套企业或通过集采等方式将本地配套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的,由区 (市)县对 “链主”及配套企 业给予综合支持。鼓励“链主”企业会同金融机构做优供应链金融,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其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进行确权,支持上游中小微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支持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将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先进区 (市)县激励体系。
精准配置资源要素
科创资源的开放共享,有利于加速科技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不仅可以降低整体创新成本,也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成都实体经济十条”提出,鼓励科创平台开放共享,面向产业链开放共享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将检验检测、高性能算力等服务纳入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给予平台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对购买服务的企业给予每年最高10万元补贴。
用地成本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集约节约精准项目供地,支持重点产业链上的先进制造业“工业上楼”项目,投资强度达到产业园区规定的,经市级工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按不低于成都市工业用地出让指导价的70%确定土地出让起始价。
为增强企业用能保障稳定性,成都将继续实施 “蓉耀工程” ,加快建设成都负荷中心500千伏 “立体双环”坚强网架,加强县域电网改造,确保电网承载能力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燃气调峰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分布式能源站等,补齐本地电源短板,多能互补增强极端情况下电网安全韧性。
此外,聚焦人才这一关键要素,“成都实体经济十条”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将人才评审权赋予 “链主”企业等市场主体,“链主”企业可直接推荐人才入选,按规定给予入选人才资金资助、人才安居、子女入园入学、交流培训等综合支持。
全力做优服务保障
扶持企业发展,既要给资金,也要给市场。
为此,“成都实体经济十条”提出,鼓励企业、政府和科研院所联合打造“0-1”的早期验证场景加速原始突破,打造 “1-100”的中试试验场景加速产业孵化,打造 “100-100万”的产品推广场景加速市场验证,经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认定为优秀场景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同时,成都支持打造营销平台,推进市政园林、公共交通等领域市属国资运营主体与产业园区合作,在绿道、机场、轨道交通、车站等展示平台,设立企业和产品形象展示窗口、消费体验场景。
成都还将支持探索采购创新产品“合格免责”机制,鼓励国有企业采购重大装备首台 (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创新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将市属国有企业服务产业建圈强链情况纳入经营绩效考核。
作为企业聚集发展的承载空间,园区提档升级也不容忽视。“成都实体经济十条”提出,要增强园区专业支撑服务功能,支持其推进智慧化建管,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新一代通信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式能源、边缘计算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按产业园区年度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评定为市级智慧园区的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