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天下!新春第一“技”丨抢抓农时 合江水稻育秧培训会开进田间地头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摄影报道

2月8日下午,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旱育秧基地,人头攒动,讨论声热烈。田坎头,“2023年水稻旱育秧暨春耕生产技术培训会”横幅分外显眼。


(资料图)

2023年水稻旱育秧暨春耕生产技术培训会

“我们推行旱育秧多年,但每年还是存在农民育秧失败的情况,这就说明大家没有真正地掌握育秧技术。”一个话筒、一台音响,合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唐正文声音洪亮,道出了开展此次培训会的原因。

田坎四周,围站着合江县各乡镇(街道)负责农业生产的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办主任和农技负责人,以及自愿参加培训的农技人员。

站着听,但笔记也记得起劲。“种子不要沾油和米汤”“旱地育秧必须用药剂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要点后,白鹿镇副镇长李映银特意换了位置,从后方走到了左侧前排。他自称“积极分子”,前前后后参加了多次农技培训会:“前面听得更清楚,看得更认真。旱育秧的好处多,因此想多多学习了解,在镇里的多个村推广。”

水稻种子和“旱育保姆”

要讲,还要现场演示。在唐正文的示意下,两名农技人员将一袋“旱育保姆”(具有消毒壮苗作用的农药)倒入水稻种子里,用双手拌匀。随后,左手拿着盆,右手拿着种子,双脚交叉,缓慢走动,将种子均匀撒进土地里。随后将泥土盖在种子上方,直到不见种子的踪影。最后盖上踏地膜,插好拱篾。“浇水、播种、盖土、覆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细节,有不懂的大家可以多问!”唐正文说。

农技人员双脚交叉,缓慢走动,将种子均匀撒进土地里。

现场演示环节

斗笠村现有水稻种植面积3488亩,旱育秧基地40亩。因独特的光水肥条件,与其它地区相比,斗笠村“开种门”(开始播种)的时间要早7至15天;“开秧门”(开始插秧)时间提前5天左右。今年,合江县计划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2万吨以上,其中大春粮食作物要稳定在108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8万吨。

“从去年7月以来,一直没有充分的降雨,不利于春耕。因此,加大推广旱地育秧,是我们应对旱情的主要举措之一,计划今年在全县三分之二的乡镇推广旱地育秧并设置示范点。”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建国介绍,相比于水田育秧,旱地育秧耐寒性强,可以忍耐低温的危害;秧龄弹性大,长秧龄可达到60天。同时,还具有早播种、早分蘖、返青快、早成熟的特点,移栽后无明显的返青期,根、蘖早生快发,有利于续留再生稻,提高水稻产量。

从水稻旱地育秧生产技术培训,到真龙柚、荔枝管护技术培训;从田地里现场传授种植经验,到会议室里安排部署全年种植业重点工作……培训会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下午6点,记者走出会议室时,天色已暗,讨论声却不断。合江县的农技人员们围坐在一起,探讨着如何将生产计划早安排、春耕物资早储备、增产措施早落实。

关键词: 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