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搜:绵阳:“出圈”拼经济 “加劲”上项目
“绵阳造”苏州产销对接会现场。
文/付江 李睿 图由绵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背靠苏州中心广场,面朝秀美金鸡湖的“东方之门”,是展现苏州魅力的“网红打卡地”,也是世界了解东方的新门户。
(资料图)
11月1日10点,苏州东方之门中央广场人潮涌动,伴随为期3天的“绵阳造”苏州展启幕,540余件“绵阳造”产品集中亮相,让苏州市民在家门口领略浓郁的特色文化,品尝地道的绵阳美味,感受尖端炫酷绵阳科技。
11月3日,中国(绵阳)科技城苏州推介会在江苏苏州市举行,共吸引海外及长三角区域220余家重点企业参会。
这是继福建厦门、广东东莞后,今年绵阳“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的第三站。经过前两站的磨合与历练,无论商品促销还是项目对接,工作人员都更加从容。
现场签约项目30个,签约金额达525.63亿元。签约金额创下“三推”活动新高。自绵阳今年2月启动“三推”活动以来,三场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75个、总金额超929.13亿元。
从西南到沿海,绵阳到这三地的直线距离都超过1000公里。虽身处内陆地区,但视线要以“跳出绵阳看绵阳”为引领,绵阳主动出击,在对外开放的路上,跨越山海,寻求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共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厦门、东莞,再到苏州,绵阳在开放合作的路上,破难前行,加劲迈上新台阶。
打破地域限制
以“C端思维”推销绵阳产品
务实是“三推”活动的基调。每到一站,绵阳干部站台推介,企业经营者上阵“带货”。这样打破常规的举动,给当地市民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综合的城市形象。
以产品推销为例,在苏州行期间,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4家“长三角”企业签约,一举拿下总额3.1亿元的订单。而在前两次活动中,绵阳特色食品米粉深受好评。
从厦门到东莞,再到苏州,“绵阳造”产品越来越熟悉当地的消费特点,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而现场反馈也印证了这一思路的有效。
过去,很多绵阳产品都通过经销商进入以上地区,而搭乘“绵阳造”活动,可直抵三地的核心商圈,与当地消费者进行互动,了解当地消费者喜好。
这是互联网时代关注终端消费者的“C端思维”在城市特色产品营销中的创新尝试,绵阳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精准的用户画像,实现“以销促产”,甚至“以销定产”。6月,“绵阳造”首站厦门行,用3天时间,实现现场交易额1400余万元,线上交易额8000万元。8月,“绵阳造”东莞展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金额5349.19万元,签订购销协议5.6亿元。
如何将产品变为商品?走出绵阳,不仅仅是换个地方推销产品,更是破除传统地域思想,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将绵阳品牌植于消费端,赋能产业发展。
随着绵阳“三推”活动的持续深入,“惊喜”接连出现在绵阳的产业发展中——四川莱仕顿精酿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毒龙啤酒收获来自俄罗斯5亿元的订单;来自北川的腊肉、鲜肉成功进入京东方的供应体系;来自涪城的牡丹籽油订单不断……第一站共有 74家企业参展,销售9400万元,订单3.6亿元;第二站吸引了142家企业参加,销售5300万元,订单5.6亿元;而第三站113家企业实现销售4400万元,订单30.86亿元。
打破方法限制
主动出击到产业集聚地招引项目
11月1日,苏州,一场早餐上,一家生产铜箔的企业负责人接到一份产业邀请——到绵阳落户,当地已经先后布局了新能源正极材料、新能源电池项目,正在招引产业链上的其他合作伙伴。
这是绵阳涪城区企业家“早餐汇”,涪城区领导与16位长三角企业家、商会代表共进早餐,介绍企业和商会发展现状,畅谈对接合作的前景与未来。
一顿“早餐”吃到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第一线”。这是绵阳主动出击,开放合作、拥抱市场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绵阳将“开放活市”列入“五市战略”,从6月起,绵阳市委主要领导带队“三推”活动陆续走进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东莞市、江苏省苏州市。
“三推”活动让绵阳这个内陆城市形成与长三角等区域间差异化互动,链接资源,助力企业合作与产业发展“推”出一片新天地。
在“三推”活动启动前,绵阳市成立了7个驻外投促中心,充实了23名精干力量,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城市开展“双招双引”工作。
每一场活动前夕,驻外投促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发挥前沿阵地作用,积极挖掘和绵阳产业契合度高的客商资源,根据客商意向项目,按照产业布局,分配至绵阳县市区(园区),由县市区(园区)分别对接、各个突破。
项目能否落地,各县市区还要靠自己到一线去摸家底、察实情、问需求。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也“走出去”,根据自身产业需求,考察洽谈相关产业项目事宜。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三推”活动苏州行前期,绵阳市经合局负责人和各县市区负责人到长三角开展招商活动共计18次,拜访机构、企业61家。
精准对接,项目推介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厦门行活动现场签约投资产业项目18个、签约金额135.5亿元。东莞行活动在总结厦门行成功经验基础上更上层楼,现场签约项目27个、金额268亿元。
总结前两次工作经验,“三推”活动苏州行期间,绵阳不仅首次邀请外资企业参会,现场签约金额总数达到525.63亿元,创下“三推”活动新高。
打破思维限制
推广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
10月29日,绵阳市委组织部发出公告,即日起正式启动2022年下半年招才引智活动,面向全国引进4981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而这在今年已不是首次。
在几天后的11月1日于苏州东方之门中央广场,通过琳琅满目的“绵阳造”产品,以及大屏幕上的绵阳城市宣传片,这套“组合拳”让许多苏州市民在心中建立起来对绵阳新的认知。
以往,不论招引人才,或者推销产品、招引项目,都需要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快速向对方介绍绵阳。
与推销产品、推介项目相比,推广城市是一个更综合、需要长期努力、见效也更持久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其意义也高于前两者。
因此,绵阳打破常规,由市委主要领导“站台”,带领相关部门、企业“组团”到外地开展“三推”活动,也更能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综合的城市形象。在这样的思路统领下,无论是推销某种特色产品,或者招引项目和人才,以及推广旅游景点,如同涓涓细流一般,融合了食品的香气、工作人员的热情、美景的秀丽……共同在当地市民心中构建起全新的绵阳城市整体形象,导向“C端”、拼在“客场”,这无疑是绵阳城市形象推广的全新探索。
在此基础上,绵阳进一步丰富相关政策,提升其“含金量”,往往能收到意外之喜。以绵阳人才工作为例,今年以来,绵阳市打出一系列招才引智“组合拳”,4月7日,《绵阳市加快集聚创新人才十条政策措施》即“人才十条”正式发布。该政策聚焦人才“引育用服”全链条,提出了十条重大举措,是绵阳历年来含金量最高、力度最大、诚意最足的人才政策。
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为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绵阳不仅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还在今年启动了新探索——借助驻外招商团队,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起人才招引团队,实现了项目、人才的同步招引。
在“三推”活动中,每一件商品、每一个笑容、每一名人员,都在为绵阳城市形象“代言”;活动结束后,绵阳派驻当地的“双招双引团队”趁热打铁,进一步拓展丰富相关工作渠道,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为绵阳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持续贡献新的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