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州两会看发展新动向④丨重构城乡关系,塑造良好发展生态

川观新闻记者 王代强 蒋君芳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

统计显示,2021年,全省农村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处于深度融合阶段。在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看来,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个“融”字。


【资料图】

站在发展新起点,四川城乡融合具体怎么融?川观新闻记者从市州两会中观察到,四川各地正在产业、改革、生态和文化等方面重点发力,重构城乡关系,塑造良好发展生态。

下好“先手棋”,以产业融合促城乡融合

“雅州新区建设快速起步……新签约产业项目76个,建成投产23个。”回顾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亮点,雅安市政府工作报告首先讲产业。

不止雅安,在部署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任务时,多个市州都将产业融合作为城乡融合的“先手棋”。

如何下好这步“先手棋”?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一要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城市资本、人才等向农村流动;二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健全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三要深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广多元发展模式,促进乡村产业增质增效。

围绕这些“打法”,各地明确新任务——

建好园区载体。南充市两会提出,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扎实推进“1+8”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加速布局预制菜新赛道。支持嘉陵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新增省星级园区2个以上。加大“好充食”推广力度,加快构建“大型电商平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营销体系,争创省3A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打造产业引擎。自贡市两会明确,高品质建设东部新城,编制完成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高铁TOD建设,建成内昆铁路永田跨线桥、内自同城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工程,启动“一湖两岛”131片区综合开发。同时,提升打造200万亩特色粮油产业基地,启动大豆育种核心基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352万亩以上、总产142万吨以上,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培育经营主体。凉山州两会提出,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创建州级以上现代农(林)业产业园30个、省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社80个以上。

激活“人、地、钱”,以改革破体制机制障碍

“纽扣计划”——这个词语出现在攀枝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形象地表明当地将像扣纽扣一样,打通和串联起城乡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促进各种发展要素双向流动。

翻看市州政府工作报告,川观新闻记者发现,促进城乡间要素流动、破解建设发展难题不止在交通建设,还在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改革的重点,就是激活“人、地、钱”,并建立有效机制。

激活“人”,建“稳才引智”机制。

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持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同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确保群众持续增收、稳定增收。

眉山市两会定下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将强化县城和中心镇联动发展,支持柳江、仁美、西龙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措施,深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

激活“地”,建“开源引流”机制。

比如,遂宁市两会提出,将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开展国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激活“钱”,建“地尽其用”机制。

此前,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宜宾市启动探索民营企业实施村企共建共振,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贡献民营经济力量。将这一改革向城乡融合拓展深入,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完善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积极稳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发挥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攀枝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推进水权与水价改造试点,盘活用好农村资产资源,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5个以上,推动5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推进一体化规划设计,厚植绿色发展本底

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是出现在市州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城乡融合工作的热词之一。

比如,巴中市提出,今年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村级片区规划应编尽编。同时,推动城乡接合部、县域交界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建设,有序解决被撤并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突出问题。

又如,宜宾市提出,推进城乡规划设计一体化,大力完善县域商贸、道路、排涝、减灾等功能设施。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向城郊及中心镇延伸,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规划先行,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正结合现有城市规划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但原则之一,就是严格区分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不得随意更改、破坏。”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坚决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并就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等作出具体明确。

凉山州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阿坝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分区管控,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同时,全面落实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负面清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此外,为厚植绿色本底,多个市州政府工作报告对大规模绿化全川、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城市景观景点等方面明确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坚守“变与不变”,留住文化根脉

“城乡建设中,有些能变,有些不能变。”内江市委书记邹自景介绍,针对当地老城区面积偏大、农村面貌相对落后的现状,内江正在筹划启动“美乡优城”行动。行动的主要思路,是在整体保留老城区和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修缮与保护,“绝不搞大拆大建、整齐划一。”

坚守“变与不变”,留住文化根脉,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是地方谋划城乡融合的新动向。

弘扬“三线文化”,攀枝花市在2022年三线文化广场一期等项目基本建成、认定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39处、仁和区平地镇创成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乡镇等基础上,提出深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新愿景。

弘扬红色文化,阿坝州两会提出,加快建设尘埃落定红色文化旅游城等重点项目,打造城市“新地标”。今年还将搭建非遗数字系统,实施非遗图库项目,强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加快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阿坝段)。

弘扬三苏文化,眉山市两会提出,打造东坡特色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完成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规划,启动一期建设统筹推出“东坡足迹行”“遇见永丰村”等文旅精品路线。一体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加快推进三苏祠外部空间拓展和环境提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