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自贸区速度”,泸州6个月建起年产4万吨高档锂电铜箔生产线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隔几天就变一个样!简直‘火力全开’。”1月5日,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合盛集团年产4万吨高档锂电铜箔项目建设现场,四川日盛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张志良向记者介绍项目情况。

项目展板上,一张“现状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近110亩的规划土地上,分布着铜箔车间、拉丝车间、木工车间、辅料库等11个单体建筑。现状图左下角,辅助配套用房还处于基础开挖施工阶段,宛如一块平地。

“这是2022年11月下旬拍的照片。”顺着张志良手指的方向瞭望远处,记者看到,辅助配套用房已经建到了第九层。

铜箔车间已经封顶。范芮菱 摄

不仅如此,当前,辅料库、木工车间已交付使用;铜箔车间已经封顶,正在同步安装大型槽罐、行车、生箔机及工艺管线等;拉丝车间,铜箔车间也已完成了80%的工作量……工地每天有7台塔吊、近500名工人和10个设备厂家在现场加班加点作业。

在张志良看来,强调速度贯穿于该项目洽谈、施工,以及未来投产的全流程。

2022年7月中旬,项目首次洽谈;7月下旬完成项目考察论证;8月上旬完成项目签约即进场勘测;9月进场施工——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产业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

4.5—9微米的高档锂电铜箔。范芮菱 摄

“整个项目施工计划用时6个月,今年3月建成进行调试,比最初预计建成时间再次大幅度提前。这不仅刷新了‘自贸区速度’,也打破了恒力(泸州)产业园一年建成投产的纪录。”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项目进度,自贸区招引落地、建设服务两手抓,实行“签约即开工、拿地即建设”工作模式,并组织专人专班提供服务保障。同时,坚持决策围绕项目转、谁能决策谁主持,避免层层会议研究,提升项目问题解决效率。

尽管项目现场还充斥着塔吊、卡车、施工材料等,但未来的繁忙已在张志良心中显现:这里将新建14条4.5—9微米的高档锂电铜箔生产线。建成后,将为宜宾、重庆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提供电池负极材料。

“以后,宜宾或者重庆上午下单,第二天上午就可以把铜箔运到其工厂门口了,大大节约了储运成本!”张志良感叹。

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范芮菱 摄

合盛集团年产4万吨高档锂电铜箔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也为泸州新材料产业延链带来了想象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打造‘硅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综合性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多渠道招商引资,招引开放型产业项目、产业配套项目,共签约投资项目20个,签约金额182.5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