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⑩丨抗战文化名镇——李庄

【见四川】

李庄古镇:探寻“抗战文化中心”的精神与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廖雪梅 张锦辉 文/图

白沙古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就有人聚居,元代设建制镇。抗战时期白沙作为战时首都重庆的后方,成为重庆三大文化区之一。这里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8月6日,位于古镇核心区的朝天嘴码头附近,一大早就坐了不少喝坝坝茶的居民。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山情水势让这里的街巷高低错落,几乎就是一座迷你版的重庆。

江津区白沙镇沿长江呈线性展开

一座古镇,38条保存完好的老街老巷

白沙是通达渝、川、黔三省市的水陆交通枢纽,距重庆中心城区和四川泸州不过50分钟左右车程。凭借长江水道上兴旺的商贸运输,白沙造就了繁荣的城镇格局,老码头、石板路、吊脚楼,就是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见证。

江津区白沙镇的吊脚楼临江而建

从朝天嘴码头往前走,经过数十级台阶,就来到东华街。东华街是白沙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主街巷长达2500米、宽约1米,有典型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群。“白沙古镇最繁华的核心空间,是朝天嘴码头至东华街、民生街一带,这也是古镇的发源。”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人士介绍,白沙古镇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呈现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这里有38条保存完好的老街老巷,老民居超过200处,居民房前屋后、市井街巷中文物保护点有94处。

江津区白沙镇,居民走在保存最完整的东华街

白沙文旅办讲解员杨柯介绍,抗战时期,白沙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文化,担当着拱卫陪都重庆的重任,成为中国大后方特定的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和援战中心,与重庆沙坪坝、北碚夏坝、成都华西坝并称大后方“文化四坝”,被誉为中国大后方抗战文化第一镇。

统计显示,白沙拥有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23处,占全市总量的15%,江津的85%,堪称重庆最大的抗战遗址群。

江津区白沙镇聚奎中学鹤年堂,内部是仿罗马歌剧院式结构有上下三层

探索活化利用新路径,打造百亿影视产业城

今年5月,成渝影视发展大会在四川召开,白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邹波在会上发出邀请:“白沙正打造百亿影视产业城,欢迎大家参与。”

“保护抗战遗址,最好的方式是让其活化利用。” 邹波介绍,为探索活化利用新路径,白沙提出了在抗战遗址基础上打造“老山城”影视基地的构想。2010年,白沙老重庆影视基地正式挂牌,迈出白沙发展影视产业第一步,名列重庆4大影视基地之一。 2019年,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正式授牌。

江津区白沙镇夏公馆

截至目前,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入驻企业40余家,落地项目40余个;拍摄《开罗宣言》《重庆谈判》《母亲,母亲》等影片200余部,平均每年有近10部电影在此拍摄。仅今年“五一”,该影视城就接待游客两万人次。

对历史建筑、环境要素实施登记造册并挂牌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鹤年堂、白屋书院、张爷庙等抗战遗址进行修缮;对东华街、民生街破损路面、公厕等进行维修改造;举办新春文化活动周、元宵民俗文化节、端午长江龙舟文化节、抗战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在持续的保护与更新中,白沙古镇焕发新的活力,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和功能。

为进一步强化全域保护与活化利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推进了白沙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评估及修编工作。未来,白沙将以东华街、民生街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为核心,统筹推动全镇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长江之滨的千年古镇展现新的时代风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