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绕高山峡谷间——省委宣传部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纪实
沿317国道进入薛城场镇,一座鹅黄色建筑在蓝天白云下特别耐看。走进建筑大门,“人文古镇 合和较场”巨幅古画扑面而来,院坝四周鲜花盛开,几位老人带着小孩在儿童游乐区玩耍,几名假期学生正在阅览室读书,5000余册精美图书在书架上整齐有序……这是理县薛城镇较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6月开展乡村振兴帮扶以来,省委宣传部定点帮扶村调整为理县薛城镇较场村。这个村庄地处理县东北部,幅员面积7.69平方公里,海拔从1600米到3100米,全村202户604人,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村和多民族聚居村。自新一轮定点帮扶以来,较场村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人才兴村、文化润村”发展思路,聚焦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先后荣获全省移风易俗试点村、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理县基层党建示范点、理县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点等。202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1326.41万元,人均收入1.82万元,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强化统筹,规划设计有高度
2023年7月10日晚上,一场特殊的党员大会在较场村村委会召开,与会的25名党员群众代表和12名村支两委干部对半年工作进行盘点。“对照2025年定位目标,我们在种养殖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2个农业种植片区初步成形,但一定程度上处于‘看天吃饭’的状态,管理比较粗放,经济效益尤其是精品意识还有待提高……”省委宣传部派驻较场村第一书记所指的2025年定位目标,其实就是《省委宣传部乡村振兴定点帮扶较场村五年规划》。
召开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
发展振兴,规划先行。为帮助较场村找准发展定位、做好做实发展规划,省委宣传部领导先后带领相关处室10余次深入较场村,在充分实地调研、反复多方沟通、多次论证交流的基础上,提请部务会审议通过《省委宣传部乡村振兴定点帮扶较场村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5个方面明确16项重点任务,涵盖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方方面面,如在做强文旅融合上,《规划》明确“到2025年帮助培育生产规模不低于100万元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加工企业3家,配套生产作坊10家”。在构建产销体系上,《规划》明确要加大电商培育力度,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孵化壮大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为此,引进投资企业,在较场村党群活动中心建立“三通一达”物流点和公益共享直播间,基本构建起线上销售链条。为确保《规划》能够落地落实,省委宣传部根据2025年发展目标,按照难易轻重,细化明确每个年度的帮扶任务,挂图作战,压茬推进。部务会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机关绩效考核,集成全部力量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相关处室专题研究,针对定点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台账式跟踪督办。
转化思路,基础提升有力度
“感谢政府,困扰我们多年的饮用水难题终于解决了。”2022年11月23日,村民黄燕看着家中水龙头汩汩而出的清水感动地说道。黄燕家位于较场村地势最高的八家寨一带,该片区共计22户86人,以前的饮水设施在2020年泥石流中完全损毁。如何在规避地质灾害和安全饮水之间平衡,省委宣传部坚持借势借力,协调争取项目资金35万元,铺设管道9500余米,修建减压池10个,从海拔落差1000多米的地方成功引入干净饮用水。
“筹边楼是较场村的标志,也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它的修缮保护太及时了。”84岁的刘永清老人指着正在施工的筹边楼说道。刘大爷在较场村生活了一辈子,对于筹边楼的历史如数家珍。现存的筹边楼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经历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之风吹日晒,整体建筑亟待保护修复。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争取专项资金725万元,2023年6月,正式对筹边楼开展全面修缮保护。
自2021年以来,省委宣传部发挥部门优势,协调省、州、县3级资源力量,累计争取各级各方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在生产道路、安全饮水、灌溉水网、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力加劲,持续提高村民满意指数。
优化结构,产业调整有速度
2022年3月25日,较场村马山黑刺坪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在村民们的辛勤努力下,800株高山香香李果苗依次被种下。为丰富较场村高山水果品种,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在马山海拔2000米左右的10亩土地上开展新品试点种植。据了解,高山香香李具有无病虫害、生长海拔高、错峰上市、售价高等特点,预计挂果后,每年将给村上带来近10万的收益。
帮助果农销售红脆李
较场村是传统农业村,主要经济作物为车厘子、红脆李、花椒和牲畜养殖等。2022年9月,全村300余亩红脆李丰收采摘在即,但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受疫情反复影响,收购商都不愿意过来,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为帮助果农销售红脆李,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联合媒体面向全网发布信息,同步联合邮政平台开通网络团购渠道,帮助果农销售水果50余万斤,有效探索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自定点帮扶以来,省委宣传部打出“食堂直购、网络代购、职工团购”组合拳,累计帮助较场村销售车厘子、红脆李、花椒、山羊、蜂蜜等农副产品80余万元,扶植带动种养殖大户12户,有效提升村民生产积极性。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头戏。除了帮助发展种养殖,省委宣传部也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推进较场村在文旅融合上下功夫,指导帮助较场村挖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培育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园区。依托非遗就业工坊,支持藏织羌绣等文创产业发展,培育文旅产业项目1个,引进培育羌绣产业合作社3家,扶植精品民宿1家,带动100余人灵活就业,产业规模达500余万元,“农业+文化+旅游”的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业态正逐步形成。
细化措施,乡风文明有温度
举办民族节庆活动
“办席应节约,一般不超过30桌,每桌不超过450元,随礼控制在200元以内(直系亲属除外),……”伴随着较场村支部书记铿锵有力的语气,会场上不时发出掌声。这是2022年8月10日村民代表大会上的一幕,120余位村民正在集体审议《较场村红白喜事章程》。
较场村因历史、地缘、民族等特殊原因,一直以来对婚丧嫁娶都看得特别重,红事一般不低于3天,丧事有时候甚至超过5天,在规模、排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攀比风气。据不完全统计,较场村村民正常年份每年花在人情挂礼上的费用在三万左右,有些家庭高达七八万,这给绝大部分村民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辛辛苦苦一年,送完人情基本上就没有了。碰上收成不好的年份,钱都凑不齐,但不送又不行!”这是部分村民真实的心声。
为破解这个难题,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反复听取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由村民大会形成村民公约来进行自我约束。经过近3个月的走访座谈和讨论修改,形成包含操办原则、尊老敬老、申报备案、违规惩治4个方面25条的《红白喜事村民公约》。
较场村乡村书吧
“以前我们是站着在外面看,夏天热冬天冷,现在有了这个电影院,我们可以舒服地坐着看,今年我都带娃娃一起看了2次了。”村民黄志康口中所说的电影院,正是帮扶单位省委宣传部捐建的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站。
移风易俗需要久久为功,涵养文明新风也需要多管齐下。省委宣传部落实项目资金50余万元,捐赠各类书籍3000余册,以较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总牵引,帮助较场村建成村史馆、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站、乡村书吧、文化传习室等,持续拓展提升村民群众的文化活动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理论宣讲20余场次,覆盖人群700余人次;举办葫芦丝、羌笛、剪纸等文化培训5期,培训120余人;结合丰收节、羌历年等民族节庆,组织开展羌族锅庄、推杆等民族文体活动20余次,丰富村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指导较场村评选表扬第一届文明家庭11户、自强之星2人、故事小院6家,感恩奋进、自立自强、互帮互助在较场村蔚然成风。
省委讲师团到较场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固化机制,基层治理有深度
“报告组织,我近期在都江堰,这段时间我通过手机直播收看了省党代会开幕大会,自学了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2022年6月16日,较场村年轻党员邱雪桃在党员E家中说道。较场村有31名党员,其中长期在外的有14名。为解决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问题,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借助网络微信平台,建立较场村党员E家。自党员E家运行近一年多来,累计组织各类学习教育23场次,开展党员讨论交流8次,发出提醒建议7份。
党建强,则乡村强。凭借扎实的组织建设,较场村被确定为全县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7名党员受到镇党委、县委表扬,党建工作先后被宣传报道。
收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逐户采集了全村202户604人的7000余条数据信息,初步建立涵盖全村人口家庭、道路交通、污水管网、灌溉用水、地灾点位等各个方面的基础数据库,同时结合区域地图和雪亮工程,基本实现“一图看村情、一屏查实况”。帮助推进“大数据+网格化”综治模式,结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将全村202户家庭划分成20个网格,由党员干部、本地乡贤等担任网格员和“10户长”,基本形成“农户——网格员——村民小组长——村委会”基层治理链条。今年以来,借助大数据+网格化,较场村成功处置地灾预警、应急抢险、信访维稳等各类事件20余起,有效确保了辖区的安全稳定。
支部结对共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帮助较场村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村组干部队伍,省委宣传部采取“外出培训考察+定期学习培训+支部结对共建”实施“村组干部提能行动”,选派村组干部、致富能手、脱贫户90余人次先后到浙江、成都、绵阳、遂宁等地考察学习20余次。针对村组干部实际情况,指导协助村支两委建立周例会工作机制,推行“台账工作法”,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定期销账。自推行以来,议定事项272条,完成233条,持续推进27条,村民群众反馈良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省委宣传部秉承“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用心用情真帮实扶,一桩桩实事架起了省直部门与高原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将继续聚力描绘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讯员 周诚 省委宣传部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