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故事⑬丨“宜宾造”智轨:从无到有,走向世界
宜宾观察 罗顺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文/图/视频
“安逸,舒服!”8月1日早上7点30分,成都公交K7线上,两列最新生产的“宜宾造”智轨运行在五桂桥站至东安湖站之间,助力保障成都大运会交通出行,乘客们好奇又惊喜,拿出手机“打卡”拍照。
这是宜宾智轨继去年在成都试跑后又一次来到成都。这一次,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宗友介绍,此前,“宜宾造”智轨已在株洲、哈尔滨、苏州、西安等多个城市运营,并实现整车出口海外。
(资料图片)
从宜宾到成都、到全国、再到全球,宜宾智轨如何从无到有、走向世界?
落地:打造全球最大智轨批量生产基地
当天下午2点,宜宾三江新区,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制造车间里,装配钳工倪祖德忙碌着,“我们抢抓订单生产,6月赶了五六台智轨新车型,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
6月,宜宾智轨T4线启动试运行,线路全长46.69公里。这不仅是宜宾开通的第2条智轨线路,也是目前全球最长的智轨线路。
智轨以胶轮取代钢轮,无需铺设有形轨道,可在城市道路上灵活行驶,具有良好的城市适应性,最初起源于中车株洲所,于2017年召开的全球发布会上正式亮相,逐渐成为城市交通运行的网红产品。“在发布后不久就迎来了智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那就是与宜宾结缘。”张宗友说。
2018年,中车株洲所在宜宾成立合资公司,当年在三江新区建成厂房,展开生产。2019年,宜宾智轨T1线建成全球首条轨道交通零碳运营线路并开通运营。
“这条线路的开通起着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国内订单纷至沓来,‘宜宾造’智轨开始向全国拓展,向北到哈尔滨、向西到西安、向东到苏州等地。”张宗友说,企业的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初打造西南智轨批量生产基地转为打造全球最大智轨批量生产基地,“当前,我们加快推动宜宾智轨成网运营,助力宜宾打造全球智轨应用示范城市,并立足西南,辐射全国。”
公司制造车间前台接待人员张祯说,平均每天要接待两批以上参观考察人员,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的代表前来车间考察交流智轨。
截至目前,宜宾智轨T1线累计运行超450万公里,累计载客人数超1400万;同时T2线在建、T3线筹建,预计到今年底宜宾将开通超85公里智轨线路,运营智轨电车55列。
出海:拿下大订单,国内外“朋友圈”不断扩大
“宜宾造”智轨“朋友圈”不仅在国内不断扩大,在海外也有了新发展。“这个月我们出口马来西亚的氢能源POC样车顺利出港,预计于8月初到达,未来38列的批量订单也将全部在宜宾生产交付。”张宗友说。
2020年是“宜宾造”智轨的“出海”元年,当年智轨在卡塔尔、马来西亚等国家试跑。“去年,‘出海’迎来重大突破。”当时,一批来自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订单“砸”向企业。“光是谈判,就谈了三天三夜。”作为全程谈判的参与者,张宗友回忆。
随即,企业调动全部资源,制定周密策划,创新管理方式,铆足劲儿开干。“这笔首次出海的批量订单,不仅交付时间比以往提前了将近4个月,我们还高质量完成交付,为产品出海打下了信心基础。”回看此次交付,张宗友认为,智轨“出海”背后有多重关键因素。
首先是借船出海,也就是与已在海外开展业务的第三方企业合作,联合国内优势企业,拓展资源出海;同时,借助母公司力量,充分利用母公司成立的国际营销事业部,采用经营城市的策略,依托产品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我们还加强内功修炼,对自主导向、轨迹跟随、全电驱动、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持续攻坚。”公司制造中心工程技术部部长伍国平说,不仅在智能系统不断攻坚,组装环节也有突破。以往,车辆核心部件的组装容易受天气、温度等影响,不仅降低生产效率,也会对品质产生一定影响。“目前,企业创新打造‘粘接房’,列车组装可以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运行。只要有订单,随时都可以粘接组装。”
当前,“宜宾造”智轨搭载的电池来自上游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与龙头企业同处三江新区,品牌效应、运输成本降低等利好因素也在助力产品出海。“客户非常看重列车搭载的电池,宁德时代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产品性能、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张宗友说,宜宾在轨道交通产业规划、标准制定、生产制造、落地运营、培养产教融合人才、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极大地助力智轨“出海”。
“经过五年发展,智轨已成为宜宾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宜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构建以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为链主的智能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吸引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聚集,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全球最大智轨快运系统生产基地,推动智轨在更多城市、更多国家“开起来、跑起来”,到2025年力争轨道交通产业营业收入达200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