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闻】为旱筹谋①丨新建补水工程、推广旱育秧,泸州“一县一策”防旱保供

开栏语:

去年夏天,四川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多地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今年雨季来临前,川内各地是否已经提前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即日起,川报全媒体推出“为旱筹谋”系列报道,聚焦基层防“旱”于未然,从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产生活模式调整、应急预案制定等方向,关注各地的积极谋划和创新作为。敬请垂注。


【资料图】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蔡惠兰

2月26日,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一处田坎边,清水从管道中喷涌而出,逐渐漫过几近干涸的稻田。管道中的水来自白米镇铜钎湾提灌站,提灌站于去年8月新建,一级提灌最远提水距离3500米,二级提灌最远达到6000米,沿途设有多处出水口,方便群众灌溉用水。此时,在泸州市泸县、古蔺县等地,新建的补水工程也在积极推进。

去年夏天,我省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多地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泸州也不例外。作为全省主要产粮区之一,当地正值春耕备耕用水的关键时刻。新建补水工程、推广旱育秧,泸州多措并举,“一县一策”防旱保供。

一次“生产转变”

积极推广旱育秧保水稻春种

2月26日,在白米镇石坝上水库,两个二级提灌站正在高效运作,抽水泵轰鸣。当前,该水库每天抽水12小时用于灌溉,保障农民育秧。

白米镇转龙湾石坝上水库。范芮菱 摄

合江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服务站站长陈佐军介绍,合江县根据实际情况对沿河14个镇街投入抽水灌溉设备1万余台,从大小河溪抽调农业生产用水,其他镇街积极寻找水源,从塘、库、堰中抽水做好储水蓄水。同时,组织农机作业维修服务队伍对全县149座提灌站等提水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正常运行。

白米镇是 “巴蜀鱼米之乡”核心示范区,正值水稻育秧期,稻田缺水怎么办?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才能防“旱”于未然。

在白米镇忠孝村高标准农田里,一簇簇水稻苗破土而出,为褐色的土地增添了几抹绿色,这是旱育秧的一个缩影。为缓解缺水的不良影响,今年合江将在全县三分之二的乡镇推广旱育秧并设置示范点。“相比于水田育秧,旱地育秧耐寒性强,可以忍耐低温的危害;秧龄弹性大,最大秧龄60天,给水稻移栽留足了时间。”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建国介绍。此外,农民们也主动“水田改旱地”。

规整好的旱育秧田地。范芮菱 摄

为缓解春耕缺水问题,泸州全力做好农机提灌保水保灌工作,培训机手、修理工1.4万人,检修农机具3.49万台,投入农机具3.77万台,检修提灌站280座。

泸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前谋划蓄水抗旱保供工作,2022年汛末,泸州各区县全面摸清现有蓄水量“家底”和预测来水,积极组织水源,制定水库汛末蓄水方案、“一县一策”保水保供方案。截至目前,全市2.62万处水利工程蓄水1.95亿立方米。

一个“紧急任务”

新建补水工程保县城供水安全

“看现在的进度,过两天通水应该没问题!”

当天下午,在古蔺县城二水厂应急供水提升工程建设现场,古蔺县住建局党组成员、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心主任何杰时刻跟进着项目进展。

截至2月20日,该项目已完成1.8公里输水管铺设、焊接等工作,具备输水条件;基本完成1公里提水管铺设,正在开展热熔焊接等管道连接工作;同时加班加点推进提水泵站建设和提水设备安装。

修建应急供水提升工程,是一个“紧急任务”。古蔺县水利站副站长余滩介绍,古蔺县城水源主要来自龙爪河水库、红龙水库。受持续干旱影响,水库蓄水量下降,虽通过统筹调度县城周边多水源保障,并落实了各项节水措施,但仍需储备新的水源。

为保障县城供水安全,2月2日,古蔺县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多个单位召开会议进行论证,达成一致意见:采取应急工程措施,建设古蔺县城二水厂应急供水提升工程,从古蔺河提水,保障县城供水安全。泸县也启动了里程滩水库补水工程,确保春灌前建成投用,保障泸县西部4镇11万人饮水。

像这样的多部门联合商议会,沟通用水问题,不止一场——

1月18日,泸州市防汛救援指挥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对抗旱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2月7日至9日,市人大、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市供销社等部门开展春耕备耕暨水利设施建后管护调研督查,及时指导区县开展抗旱保供工作……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以来,泸州投入抗旱人数2.29万人,累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457台套、机动运水车辆318辆,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2424万元,采取网管延伸、新建水源和拉水送水等措施,累计解决了因旱影响12万人、32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采取提水等措施,累计浇灌农作物面积13.03万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