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雪山下的木城村:“红”“绿”之间蹚新路
川观新闻记者 杜杰 阿坝观察 王鑫
“冬梦笔,春巴郎”是阿坝州本地流行的顺口溜,指的是在冬、春两季,梦笔山和巴郎山冰雪多,行车难。1月14日10点左右,四川日报全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驾车从马尔康市出发,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梦笔山时,就陷入了轮胎陷落冰洞、导致汽车被困的窘境。
(资料图)
垫石头、挂防滑链、推车……在冰天雪地中忙了20多分钟后,汽车终于“脱困”。小心翼翼驾车半小时,途经卓小路隧道建设现场,再继续向前行驶5公里左右,小分队便到达小金县两河口镇木城村,雪山蓝天下,村民房顶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木城村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是藏族聚居的纯牧业村,也是梦笔山下的一座红色村寨。过去的木城村产业单一、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村民不断增强环保意识,依托红色资源吃上旅游饭、改良牦牛品种持续增收,在乡村振兴中,这座高海拔藏寨在“红”与“绿”之间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
“欢迎欢迎……”刚到木城村,村支部书记杨跃贵热情地迎了上来,他打开话匣子,向记者细数着村子的故事。
牦牛住暖棚 草料送到嘴巴边
“我们村以前是国有牧场,那时候只有五、六户人住在这里,但来往人多,开的店也就多了起来,逐渐有了‘城市’的感觉,这也是村子名字的由来。”杨跃贵说。
木城村位于小金县最北端,与马尔康市、理县、金川县接壤,全村草场面积7.8万亩,森林面积3.5万亩,区域内还出产虫草、羌活、大黄等名贵中药材。全村共两个村民小组50户、227人,全村现有牲畜5200余头,是小金县“最小”的村。
夏天的绿色木城村(龙文聪 摄)
“养牦牛是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目前年出栏率在30%到40%左右,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8万元。”说到这里,杨跃贵话锋一转,随着品种退化,村上牦牛渐渐出现了抗寒能力弱、长肉慢、抗病性差等问题,村民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解决问题源于转变。木城村村民开始引进红原麦洼牦牛,用于优化当地牦牛品种。近几年,甘孜州九龙县的九龙牦牛,因其个子大、抗寒能力强,十分适合木城村的养殖环境,逐渐成了村民的“新宠”。
这也得到了村民牟康林的认同。“我们家一共养了90多头牦牛,为了保持品种不减收,我特意在今年引进了2头九龙牦牛。”尽管天气寒冷,但牟康林去没歇着,这几天他忙着上山,把40多头小牦牛和体弱的牦牛赶下来送进自家暖棚。
木城村的牦牛(龙文聪 摄)
在木城村,家家户户都有暖棚,牦牛要“温暖过冬”,除了要住得温暖,还要吃得好,如今村上有10多户村民,自己种起了燕麦草,作为牦牛过冬的口粮。
为了更好地养殖牦牛,村民也做出了“牺牲”。“村上药材出产丰富,但我们只挖虫草,尽量避免挖采对草场造成破坏。”牟康林说,为了保护生态,村子在养殖方面还淘汰了羊。
“牦牛养殖是木城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接下来我们也将充分摸排村民的需求,积极对接畜牧部门,有序推进牦牛品种优化工作,确保村民持续增收。”两河口镇副镇长何光凤表示。
雪山蓝天下的木城村(杜杰 摄)
飘香火锅店 煮出红火好日子
在边走边聊的过程中,两栋特别的建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建筑一边的墙面上绘有红军在皑皑白雪中翻越雪山,另一边是金黄成片的彩林美景。
“这是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名字叫飘香火锅店。”聊起飘香火锅,杨跃贵一下来了兴致,“我们村海拔比较高,历来有制作藏式火锅的习惯,这也被我们传承下来并发展成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飘香火锅用料十分“考究”,村民上山采摘的野菜、自家种的蔬菜配上高山野放的牦牛肉,加以藏式土锅炖煮,既有地域特色又保持了味道鲜美,成为木城村一张“名片”。
木城村村貌(杜杰 摄)
“最多的一年我们村分红40万元,户均达到8000多。”杨跃贵介绍,飘香火锅店的主要接待经营方式是由村上两个村民小组农户分6个小组进行轮班“开店”,每组经营的收入由村会计存入村集体经济专户,年底扣除10%的成本后,所剩收入按户进行平均分红。
梦笔山是红军翻越过的雪山,雪山红路体验步道全程都在木城村;而到了春夏,几十种花类竞相盛开,又成为木城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红色加绿色是两河口镇的发展模式,这同样适用于木城村。着力木城村‘小’的特点,可以将其打造成一处‘精致’的旅游目的地。”何光凤说,通过将村子的民风民俗、红色文化、自然景观三者有机结合,规划打造赛马场、藏式帐篷等,依托今年卓小路的开通来发展周末经济,让村民吃稳旅游饭。
木城村全景VR图(杜杰 摄)
搞文旅发展,木城村还有另外的“底气”。2022年木城村以全省景区发展大会、全州旅游大会为契机,实施了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对辖区内民居、围栏、路灯、旗杆底座等进行了提升改造及更换安装,使辖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我们村不仅民风淳朴,大家还有一种‘比拼’的劲头,村子的房屋、街道都非常干净。”杨跃贵说,目前村民们也愿意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支持村上搞旅游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