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 | 遂宁公共文化服务,上新了

行晓艺 叶杨顺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资料图】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11月16日,四川宋瓷博物馆内,来自俄罗斯的在川国际学生马克斯手持导览机,沉浸在中国宋朝文化的氛围中。

博物馆另一侧,游客魏来手拿智慧导览笔,驻足在镇馆之宝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前。智慧导览笔是博物馆今年新增的“宝贝”,可根据游客点击文物标签聆听讲解的次数和停留时长,生成游客足迹图。

今年以来,遂宁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从“温度、跨度、广度”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推动服务内容和手段“破圈”、出新,让服务效能出彩。

有温度

从深夜书房到市民学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11月19日晚,遂宁市图书馆主题分馆“九思书房”灯火通明,市民或翻阅图书,或埋头“刷题”,李晓晰便是其中一员。

“朝九晚九的开放时间,安静的环境、丰富的书籍,让大家得以在放学、下班之后,仍有可以阅读的场所,很人性化,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李晓晰说,自今年夏天“九思书房”开启夜间延时服务后,他便成了这里的“常客”,几乎每天都会来这看会儿书。

市民晚上在九思书房学习。 刘作鹏 摄

“传统开放时段主要服务对象为中老年群体,而延时活动群体主要为上班族和青少年,进一步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遂宁市图书馆负责人说,延长服务时长只是初步探索,未来图书馆还将持续完善服务,推广各类活动,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同样感受到文化服务温度的还有市民王洋。最近,每周三下班后,他便准时来到市民艺术学校学习国画。“看到2022年度第二期遂宁市市民艺术学校艺术类公益培训班的报名推文,便毫不犹豫报了名。”王洋说,这满足了他一直想学艺术的梦想。

“在深入开展群众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推出延时服务,开办市民艺术学校,开展遂宁市传统曲艺等公益培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充盈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现已服务市民群众超5000人次。”遂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有跨度

从跨界联名到创新表达,不断推出文化产品

“文创美出新高度,我要收藏起来。”收到快递的市民严军,拿着买到的“金沙回沙酒·宋瓷梅瓶”爱不释手。这是由四川宋瓷博物馆与贵州金沙酒业联名开发的金沙窖酒容器,今年“双11”当天在电商平台上线。

目前,四川宋瓷博物馆以“宋瓷”为文化符号,将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开发了伞具、水杯等产品,让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

“今年我们首次跨界与酒企开发了这款联名产品,开售首日4小时,销售额便突破100万元,成为爆款。”四川宋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数字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工作,开发宋瓷文物数字文创产品,计划明年到电商销售。”

破圈、创新,在遂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频频可见。今年以来,遂宁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创新表达方式,推出“博物馆奇妙夜”“宋之元日”等多种新鲜有趣的活动,为传统节庆注入新活力。以倍受游客喜爱的中秋“月是遂州明”草坪音诗会为例,露天草坪,明月当空,传统节日与说唱、摇滚乐队跨界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音乐之旅。

遂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遂宁已开展40余场次线上线下精品文化活动,吸引超300万人次参与。

有广度

美术馆图书馆“到家”,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11月16日,在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美术馆,42幅由画家何多俊创作的精美画作正在展出,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我今年已经看了好几场这样的美术展览,孩子们也最喜欢来这里。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欣赏美术作品,真好。”村民刘明生对美术馆赞不绝口。

市民在海龙村美术馆看展览。 叶杨顺 摄

“美术馆每月都有一个主题,并会经常更换展览,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遂宁市安居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主任袁超说。

随着遂宁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成,每万人公共文化场馆面积已超1100平方米。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基本形成。

数字技术的赋能也让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我们已构建智慧图书馆体系,聚合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数字图书馆6个,打造智慧城市书房、绘画互动体验等智慧应用场景26个。”遂宁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市民通过手机就可“翻阅”图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公共文化示范创建,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同时,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打造一批融合智慧应用于一体的主客共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遂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