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播报:市州观察|城更美,业更兴,路更畅,攀枝花为幸福城市“加码”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11月6日,天气晴好,位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的天星湖风光秀美,吸引不少市民带着家人来享受周末时光。“以前来游玩,停车是一大难题。自从这座车库建好后,不仅停车方便,还能预约车位,可以安心来过周末了。”市民王潇对湖畔的智能立体车库赞不绝口。

去年,在由新华社、瞭望智库共同举办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攀枝花榜上有名,成为四川唯一上榜的地级市。今年,攀枝花市计划安排资金35.18亿元,实施66件民生实事,持续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幸福城市“加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攀枝花城市全景。石磊 摄

四季见花,生态改善

人与自然共生

11月7日,攀枝花街头依旧绿意盎然,粉色的异木棉热烈绽放。

近年来,攀枝花先后实施花城景观打造及“示范花街”“花城”打造等专项行动,营造“花开满城”景观。据了解,目前攀枝花已形成45条特色花道和7处特色花海,为市民打造更加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

不久前,《攀枝花市花城打造技术导则》编制完成,根据国内花城打造实践经验和攀枝花城市特点,对城市花木景观的设计、建设、养护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细化提升,意在进一步打造“处处有花、月月见花、四季观花、冬春赏花”的独特景观。

攀枝花城区“花开满城”。刘家成 摄

“按照‘显山露水、植绿增花’的理念,攀枝花将打造成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美丽宜居阳光花城。”攀枝花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吴红怡介绍,到2025年,将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超80万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达到100个,省级重点公园12个,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不仅在城市中展现。10年来,攀枝花本土摄影爱好者林东军走遍周边山林,用相机拍下了上万张鸟类照片,通过他的镜头,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清晰可见。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周围的水体变得清澈,树林越来越密。”林东军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鸟类的种类,“刚开始只能拍摄到十几种珍稀鸟类,近几年,迁徙而来的候鸟越来越多,珍稀鸟类能观测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有百余种。”

旧城换新,人居提质,

发展红利共享

攀枝花市东区望江片区民安巷48号,原本是一座有10年历史的蓝顶铁皮棚,如今,这里“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藏”在居民楼间的“口袋公园”,成为附近居民饭后休闲的首选地。

这个占地约5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是攀枝花市东区望江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之一。小区楼栋进行外墙翻新、防护栏改造、规范小区内部网络和线路规范、道路改造等同步进行,困扰居民已久的积水问题也通过重新修建排水系统解决了。

攀枝花城市美景。王东 摄

去年以来,攀枝花市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动老旧小区从“能住”转变为“好住”、从“住有所居”转变为“住得宜居”、从“缺乏管理”转变为“优化服务”,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目前,攀枝花已有45个城镇老旧小区加入改造行列,计划总投资额达2.56亿元。

城市更新还为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攀枝花市东区成立文脉梳理专班,对炳草岗片区文脉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了《关于炳草岗街道历史文化挖掘的调研报告》和《关于望江片区城市更新历史文化挖掘保护的方案》。

“讲好城市故事,培育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都有利于增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推动实现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循环。”攀枝花市东区城市更新工作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曹阳说,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加强产业导入,积极引入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及科技创新产业、文化产业,不断增加城市活力。

直击痛点,打通瓶颈

城市发展提速

“把那边的钢筋运过来,大家注意安全。”位于攀枝花市东区太谷广场附近的阳光大道北延线阳光隧道左线施工现场内,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着仰拱钢筋安装作业。

作为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子项目,阳光大道北延线项目连接已建成的阳光大道东沿线和太谷广场,预计2024年完工。

“项目建成后,驾车从太谷广场出发,只需5分钟即可到达市民健康体育公园。”攀枝花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快速通道将完善主城区干网布局,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使相邻片区的交通更加便捷,进一步带动各区域联动发展。

一直以来,市域内外交通问题都是制约攀枝花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市域外交通方面,攀枝花正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抓手,着力构建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的交通圈,推动对外大通道建设。

在市域交通方面,攀枝花正立足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远近结合、科学规划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着力实施城市主干路网“纽扣计划”,逐步实现城市各组团间的快速联系,加快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市域交通路网。同时,分批分步对现有老旧小区“毛细血管”道路进行梳理、整治和提升,实施道路改造“小手术”,畅通城市微循环,方便群众出行,服务城市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