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成都首座“立体公园”可坐滑梯下班?一起来看看
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成都观察 杨柳 文/图
(相关资料图)
这两天,“成都有栋楼可以坐着滑梯下班”上了热搜,网友热评不断。
原来,这栋座落于成都市金牛区星辉中路与马鞍南路交汇处的新奇楼宇,刚刚完成更新改造,尚未正式对外亮相,眼尖的网友们已经发现了它。
10月19日,川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栋6层高建筑在外立面上种满了绿植,银白色留声机造型的滑梯与红色砖墙镶嵌在楼层之间,别致的外形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
街区中的“留声机·1982”(杨柳 摄)
这座建筑叫“留声机·1982”,原先是成都建工八建公司的办公区,楼栋被街道围合成一个小小的中庭,用地非常紧张。在金牛区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的背景下,驷马桥街道与西南设计院携手对建筑进行改造升级。
项目于2021年9月动工,2022年5月竣工,改造后的建筑不仅是“办公服务+文创体验+美好生活”的微社区,还是成都市首座可进入的“立体公园”。
这座“立体公园”到底有何奇特之处?川观新闻记者带你一起走进“留声机·1982”探个究竟。
留住历史印记,奏响城市更新最强音
驷马桥街道的工作人员回忆着与西南设计院共同讨论设计方向时的情形说道:“我们想做的是公园城市的一个特殊的公园,在这个小游园里,大家在唱歌、听曲、打球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记忆。”
楼梯变滑梯(杨柳 摄)
在进一步研究了总平面图后,西南设计院又引入了“低碳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
敲定了设计方向后,西南设计院立刻开始在全院公开召集青年设计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了28种方案,经过专业评委的层层筛选,最终选定了“留声机”的方案。
西南设计院留声机项目负责人钱毅介绍:“‘留声机’寓意着城市有机更新中保留原有的记忆,辉煌与历史留声,也寓意着留声之后新的开始。而且,我们的建筑主要采用红砖来凸显厚重的历史文化,用滑梯来增添建筑的时尚感和趣味性,整体呈现出后工业的风格。在楼层与楼层之间用滑梯来衔接,使得整个办公环境充满活力。”
改造前的旧楼(杨柳 摄)
在这里工作的雷存娇说:“这里也许是成都滑梯最多的网红建筑,滑梯比电梯更环保,而且不耗电。”
城市更新项目不同于新建项目,在改造过程中不光要对老建筑进行“体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如“手术”一样小心翼翼。
钱毅说:“以前的层高特别低,装完中央空调,走道净高就剩1.9米了。”经过协同设计,部分管道放在了建筑立面,与固定立面绿植的框架、爬梯滑梯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钱毅告诉记者:“建筑与都市不应是静止关系,而是像生物一样成长,随着绿化的生长,建筑也会逐渐变得郁郁葱葱。在保留了原有的爬山虎50平方米的基础上,建筑又新加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同时,根据植物喜好,在光照充足立面,种植了月季、三角梅、迎春花、桂花等花卉;在光照不足面,以场地原生可存活植物为主,如爬山虎、常青藤等。”
此外,该建筑还搭建了自动化智能化灌溉系统,采用进口Rainbird系统与楼宇5G网络进行连接,实现水量、时间定量控制及监测,达到节水节电的低碳目标。
聚集行业资源,塑造建筑产业生态圈
与植物共同成长的还有入驻这里的企业,“留声机·1982”项目集聚了建筑行业全产业链资源,吸引了众多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入驻,促进了建筑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出一个欣欣向荣的建筑产业生态圈。
宋健是一家景观设计的公司的负责人,今年8月,公司入驻了“留声机·1982”项目。忙完工作后,宋健就会在走廊上走一走,相比与传统的办公模式,这里的环境更舒展。
改造后的“趣楼”(杨柳 摄)
“建筑设计行业是需要灵感的,看着这些植物心情愉悦,思路也开阔了。”宋健笑着说道。
考虑办公人群特性及周边消费特性,“留声机·1982”项目营造了许多社交空间,同时还配有特色餐饮、私人健身房、城市牧场等,为在这里办公的人搭建开放、共享、自由的社交平台。
除了这些,“留声机·1982”项目通过搭建智慧办公平台,引入5G、云计算技术对办公运营业务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运营数据管理,多维度数据分析,整合入驻企业资源,提供高质量企业服务管理。
“留声机·1982”项目标志性标识:留声机(杨柳 摄)
“北门”在成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驷马桥街道积极打造社区美空间,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首期“北门里·爱情巷”文化旅游带顺利呈现后,在市民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此后,街道又陆续建设了“北门里·匠智巷”建筑创意设计带和“北门里·曹家巷”烟火美食带,全面推进“北门里”片区打造工作。
驷马桥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作为‘锦江夜游消费商圈二期建设’桥头堡项目,‘留声机·1982’所处的位置很特别,刚好在‘北门里·爱情巷’和‘北门里·匠智巷’的中间,把两者衔接在了一起。”据悉,“留声机·1982”项目将会在十月底举行开街仪式。
关键词: 一起来看看